万绍红 张巧丽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党的十八大以来,思政课建设成效显著,思政课发展环境和整体生态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思政课建设已经从外延式发展升级到内涵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新时代思政课教学,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着力在提高针对性和吸引力上下功夫,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矢志奉献国家和人民,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要坚守政治方向。坚持党对思政课建设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战略部署与决策纲要。思政课教师要在政治立场、方向、原则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教材体系、教学模式、育人机制,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讲好新时代故事。思政课建设与发展要坚持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导向,既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素养,又塑造学生的道德品质、价值观念与理想信念。要遵守教育规律,全面把握教书育人的基本原则与方法,深刻认识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系统掌握学生成长、认知规律、思维习惯与学习特点。重视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塑造,对文化知识、体育精神、审美情操和健全人格等的培养,为学生成长成才打下扎实的价值底色。
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新时代新征程,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唯有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才会有新气象新作为,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的新局面。首先,要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建设。从教材、教辅、课件建设到教师队伍建设等都需要及时跟进,为把思政课讲准、讲深、讲透、讲活创造条件。其次,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思政课程系统的领航课程,以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刻理解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把握各门思政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推进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变。再次,必须及时有效开展“三进”工作,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不但要持之以恒、接续推动“沉浸式”思政课程群建设,还要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话语方式探索思政课新的“打开方式”。通过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丰富思政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真正扎根祖国大地、充分了解国情民情,充分发挥新时代伟大成就的教育激励作用,引导他们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改革教学方法,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思政课建设要向改革创新要活力,思政课要更加有内涵、有时代感、富有思想性,就需要结合时代特点和学生实际需求进行教学内容创新。要以创新理论指导思政课建设的内容与方法,结合学生成长认知规律、学习特性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进行教学方法创新,使思政课内容与时俱进,更贴近时代实际,更贴近学生生活,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做好学情分析,是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内在要求,也是提高思政课针对性和吸引力的基础。通过形式多样的分阶段、分群体学情调查,全面系统研究学生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从学习的动机、需求、策略、体验、收获等不同维度,运用访谈法、课堂观察法、文字叙述法、资料分析法等获取学情信息,系统全面了解学生所思所想所求,把握思政课学情的总体特征及影响机制。针对青年学生作为“网络原住民”的思维特点、学习习惯等,将VR、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引入思政课堂,不断提升新媒体新技术应用水平,营造沉浸式、体验式和互动式的学习环境,让历史“动”起来,让理论“活”起来,让学生变被动倾听为主动参与,增强情感共鸣,提升认同感和获得感。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在社会大课堂中践行所学的理论知识,深入思考、深刻感悟、加速成长。建立课堂实践、校园实践、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持续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感染力、吸引力。
思政课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内心世界,精准挖掘学生对思政课积极、正向的需求,因势利导提高学生的思想认知。调整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使思政课更加符合学生期待,让学生对思政课产生更多兴趣。通过潜移默化的正向引导、积极引领,帮助学生主动参与思政课教学活动,提升获得感。强化实践引领,着力打通课堂与课外结合的堵点,用切身的感悟塑造人,让思政课有依托、有广度。积极探索问题式、项目式、专题讨论式、案例式、探究式、体验式、线上线下混合式、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等教学新模式,运用项目探究、专题研讨、课堂辩论、小组研学、社会调研、思政竞赛等教学新方法以及人工智能、大数据、脑机接口技术、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现代新技术提升思政课的互动性、趣味性和时代感。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Copyright © 2013-2020 JXPSI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江西数字智能公共安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区 高新开发区 火炬大街161号嘉德商业广场(海上汇高层写字楼)7楼
电话:0791-88153756, 18970878268, 8810 7958(fax),
网址:www.szgan.cn,
邮箱:908005649@qq.com
赣ICP备10001956号-3
赣公网安备 36010902000673号
技术支持:第一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