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员正在使用高密度电阻率法探测堤防隐患。
堤防反演电阻率断面图。
科研人员正在准备无人机险情监测。
洪水风险动态模拟实时分析系统。
堤坝是防汛保安的第一道防线。每当遭遇大洪水,堤防长期高水位浸泡,容易出现管涌等险情,这历来是防汛抢险的重中之重。当前,我省汛情进入相持阶段,继续做好我省现阶段沿江滨湖地区堤防巡查防守依然是当务之急。
7月2日至4日,水利部部长李国英到我省防汛一线调研。在九江永修三角联圩,他与省水科院防汛技术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详细询问了省水科院高密度电阻率法探测和无人机险情监测等技术实施原理、应用效果等,充分肯定了相关防汛技术成果,并强调要积极采用新技术手段,将人防、物防、技防有效结合,建立严密巡防体系,做到险情早预测、早发现、早处置、早消除。把科技成果写在防汛大堤上,这正是省水科院数十年如一日在科技防汛攻关上的生动实践。
问题导向,形成堤坝防渗技术的“江西经验”
作为拥有水库数量在全国排名第二的省份,江西水库大坝多为土石坝,是防汛保安的重点环节。
如何让科技更好地助力堤坝防汛?针对这一现实难题,从2008年起,省水科院持续开展科研攻关,在堤坝渗漏精准探测、防渗体加固、检测与评估等方面取得系列关键技术成果,形成了针对堤坝渗漏隐患的精准高效探测、精细可控加固、快速应急处置的技术体系,并在历年防洪抢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如今,省水科院堤坝防渗技术已在省内形成自己的水科特色品牌,相关科技成果获2022年度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并已陆续在鄱阳湖区重点堤防等工程中得到成功应用,解决了一批堤坝渗漏和加固处置难题。
“接下来,我们要在保证堤防隐患探测精度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险情的快速处置效率,着力破解防渗加固资金投入不足与现实治理需求大等难题。”省水科院建材与岩土研究所所长胡松涛表示。下一步,他将带领团队继续在堤防渗漏险情普查与精准定位、快速应急处置、经济可靠加固的全链条治理技术体系开展研究攻关,为堤坝工程安全提供更有力技术支撑。
久久为功,争做洪涝灾害风险防控“排头兵”
每到汛期,鄱阳湖因地势低洼,内受五河来水入湖,外受长江顶托倒灌,水位一旦上涨,退水总是非常缓慢,沿湖长达1600多千米的圩堤更进一步加大了防汛压力。围绕鄱阳湖洪灾风险防控的迫切需求,省水科院开展了大量科学研究,取得系列成果。
传统人工巡堤不仅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还存在很多肉眼不易识别的险情点和不易涉足的区域。为进一步提高堤防险情智能识别与预警能力,省水科院应用无人机搭载可见光、热红外成像、雷达等传感器,开展堤防险情实时监测、无人船水下险情隐患探测等智能识别研究,形成堤防管涌、漏洞等多险种智能识别模型,并创建了洪涝灾害迅捷应急监测与预警移动平台,可快速高效助力堤防巡查,在2020年鄱阳湖流域超历史大洪水防御中效果显著。
“我们还创建了鄱阳湖洪涝灾害风险防控体系,实现系统集成创新,有效提升了洪灾防御技术水平。”省水科院智慧水利研究所所长许小华介绍道。历时20余年,他们通过不断科研攻关,在鄱阳湖洪涝灾害形成机制、复杂水雨工情条件下的鄱阳湖圩堤险情孕育机制等方面开展了系列研究,显著提升了洪水预报预警能力、圩堤险情监测与测报水平,并成功应用于鄱阳湖防汛抢险实践,相关科技成果获得2021年度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洪灾不仅要防御,实现模拟预测同样重要。针对这一问题,省水科院建立了赣抚大堤防洪保护区洪水风险实时分析系统,可精准快速预测河-湖-防洪区实时洪水演进、淹没特征和影响损失,实现了江西“五河-湖-江”复杂河湖任意位置水文要素实时动态模拟,切实解决了鄱阳湖洪水灾害模拟预测难题。相关科技成果获2019年度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水旱灾害防御是水利人的天职,科技助力防汛更是每一名水利科研人的责任。省水科院党委书记、院长许新发表示,“我们将继续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用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在防汛大堤上答好‘科技答卷’,用科技成果筑牢‘安全堤坝’”。(江西水利)
Copyright © 2013-2020 JXPSI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江西数字智能公共安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区 高新开发区 火炬大街161号嘉德商业广场(海上汇高层写字楼)7楼
电话:0791-88153756, 18970878268, 8810 7958(fax),
网址:www.szgan.cn,
邮箱:908005649@qq.com
赣ICP备10001956号-3
赣公网安备 36010902000673号
技术支持:第一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