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0791-88153756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时事聚焦

即时新闻

叶建春在《学习时报》发表署名文章: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更新时间:2023-06-25 08:52:58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江西省省长 叶建春

叶建春在《学习时报》发表署名文章: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了全面系统部署,并在多个重要场合对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进行了深入阐述、提出了明确要求。这为我们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信心和动力。我们要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论述以及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紧密结合起来,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建设结构更加高端、要素更加协调、路径更可持续、发展更加安全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推进高质量发展、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江西篇章提供坚实物质支撑。

优化产业结构布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既巩固传统优势产业领先地位,又创造新的竞争优势。江西的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有自身特色和优势,但存在传统产业占比较高、产业集中度偏低、地区产业结构趋同等问题,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势在必行。

巩固传统优势产业地位。江西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中的38个,有色、建材、钢铁、家具、纺织等在全国乃至全球产业体系中具有一定地位和影响,这是江西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我们要把传统优势产业巩固好、提升好,决不能当成“低端产业”简单退出。加快实施产业基础再造、重大技术装备攻关等工程,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夯实产业基础能力,增强全产业链优势。全面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推进质量提升行动和“赣出精品”工程,持续打响“赣鄱正品”品牌。开展优质企业群体培育行动,打造一批制造业“领航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

培育壮大新的增长引擎。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领未来发展的新支柱、新赛道。2022年,江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至27.1%。我们要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聚焦航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深入开展补链延链强链,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同时,着眼抢占先机、换道超车,聚焦新型能源、生命健康、柔性电子、微纳光学、量子科技、元宇宙等前沿技术和产业,突出未来航空、生物制药、功能食品、储能等优势领域,打造一批未来技术应用场景,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开辟新领域、制胜新赛道。

提高产业集群发展水平。产业集群对降低企业配套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强企业创新力和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目前,江西已培育省级产业集群124个,其中过千亿产业集群5个。我们要根据各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产业规划,引导各地走特色发展、错位发展、协同发展道路,推进产业“聚链成群”,避免低水平同质化竞争。实施产业集群提能升级工程,完善产业集群和产业链图谱,推动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深化开发区改革创新,建立健全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机制,全面推行“开发区+主题产业园”建设模式。注重各产业、各要素的内在关联性,推进上中下游和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促进产业链高效协同。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我们要锚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方向,推动产业持续迈向中高端。

提高创新驱动效能。创新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西综合科技创新水平在全国排位由第25位前移至第16位。我们要进一步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有效衔接,推动产业发展从要素驱动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深入开展重大创新平台攻坚行动,发挥24个产业链科技创新联合体作用,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从制度上落实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让企业成为创新决策、研发投入、人才集聚、科研组织、成果转化、价值评判的主体。实施“双千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促进教育、科技、人才、产业协同发展,提高人才引育与产业发展的适配性。

强化数字经济引领。数字经济以其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深刻影响着实体经济的发展,是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引擎。2022年,江西数字经济增加值突破1万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35%,发展数字经济有基础、有空间。我们要深入做好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篇文章,持续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更快释放数字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办好世界VR产业大会,培育壮大5G、VR/AR、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北斗、人工智能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推进“产业大脑”建设,引导企业“上云用数赋智”,促进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建设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实施应用场景“十百千”计划,促进各行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

加快绿色转型步伐。随着全球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和应对气候变化共识不断增强,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现代产业发展的潮流,也为培育经济新动能提供了广阔空间。江西作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的殷殷嘱托,适应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要求,加快推进产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努力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聚焦“双碳”目标,深入实施重点行业碳达峰、绿色园区低碳升级和工业绿色低碳产品体系构建三大行动。开展绿色技术创新企业培育,加快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培育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全域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持续拓展“两山”转化通道。

促进跨界融合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多层次、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三次产业边界日趋模糊,融合发展已成为现代产业发展的鲜明特征,也是催生新业态新模式的有效途径。我们要坚持三次产业融合发展,避免割裂对立。以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发掘乡村多元价值为方向,做好“土特产”文章,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田园养生、研学科普、民宿康养等休闲农业新业态。加快发展工业设计、检验检测认证、供应链管理等生产性服务业,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深入实施服务型制造能力提升行动,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互动。充分发挥江西红色、绿色、古色等文化资源优势,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拓展文旅融合新赛道。

维护产业安全稳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维护产业安全作为重中之重,着力构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我们要强化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加快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安全水平,确保产业总体正常运转。

加快打通产业堵点卡点。核心装备和关键技术受制于人、自主可控能力不强、价值链话语权较弱等问题,是实现产业安全稳定发展的现实制约。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对症下药,促进产业链“活血化瘀”“强筋健骨”。聚焦产业链短板,滚动发布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引,完善“首席科学家”“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全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突破“卡脖子”技术。推进关键领域国产替代,在先进技术、重要设备、关键零部件、能源资源等进口方面提高预见性、拓展选择面,增强脱钩断链、极限打压背景下产业抗风险能力。江西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要更加重视藏粮于技,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作出应有贡献。

促进流通体系高效顺畅。高效顺畅的流通体系是保障产业安全稳定运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础条件。我们要发挥江西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优势,加快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更大范围连接生产和消费,加速生产要素畅通流动。推进南昌、赣州、九江、鹰潭等国家物流枢纽建设,稳定赣欧班列开行,加快铁海联运“一单制”推广应用,畅通国际物流通道。完善现代冷链物流体系布局,加快城乡冷链物流骨干网项目建设。推进“快递进村”,加强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和邮政企业县乡村三级站点建设,畅通城乡物流循环。深入实施商贸流通主体培育工程,培育一批物流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

深化产业领域开放合作。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是孤立封闭的孤岛,而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必须坚持开放合作。江西自古是“一带一路”的重要商品输出地,如今具有毗邻长珠闽的区位优势,2022年利用省外项目资金超过1万亿元。我们要以深化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为抓手,坚定不移扩大产业领域交流合作,统筹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持续强化与国内外产业链的关联和互动中推动产业发展。主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发展,深化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对接,深度融入全国全球产业体系。抓住国际产业链重构机遇,开展招大引强“五大行动计划”,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外资稳存量扩增量,推动优势产业、富余产能参与全球合作,支持优质企业布局全球市场。

提升产业发展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我们要统筹“软”“硬”环境建设,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培土育肥”。

强化基础设施支撑。总体上说,江西基础设施还存在短板,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需要。我们要以深入实施“项目大会战”和项目建设“四大攻坚行动”为抓手,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加快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加强交通、能源、水利等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江西123出行交通圈”,积极融入“全球123快货物流圈”,优化电力生产和输送通道布局,提速建设省级水网先导区。加快5G、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和先进信息、科技、物流等支撑产业升级类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南昌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辐射带动作用,谋划建设江西先进算力中心。深入实施城市功能与品质再提升行动和乡村建设行动,打造高品质生活空间。

加强产业政策供给。当前,疫情对部分产业的影响尚未完全消除,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对产业发展带来的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我们要完善新发展阶段的产业政策,增强政策协同性,形成共促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在不折不扣落实国家各项惠企纾困政策的前提下,根据形势变化和经营主体需求,及时调整优化省内政策,发挥“惠企通”直通车作用,切实做到应享尽享、直达快享。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防止脱实向虚。完善提升产业链链长制运行机制,“一产一策”“一链一策”制定政策方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外商投资权益。

提高政务服务质效。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循序渐进悉心培育起来的。我们要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着力提高政务服务的精准性和满意度。深化“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持续推进“赣服通”“赣政通”迭代升级,落实“一网选中介”,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深化“新官不理旧账”、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招标投标领域、营商环境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四大专项整治,持续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拖欠账款治理防范和化解等工作。结合大兴调查研究,用好领导挂点、企业特派员等帮扶机制,帮助企业解决用地、用能、用工及融资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全面推行“企业安静日”“首违不罚”“轻微违法不罚”,确保诚信经营者“无事不扰”比例达100%,全面构建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

来源:学习时报